伦敦伦敦—大英博物馆(第二天)

(接上篇)于是离开的前一天,又回到大英博物馆把剩下的看完。

先来张内部的照片:

 

我好喜欢博物馆的中庭的屋顶哦!!!好漂亮!

  大英博物馆大中庭( the Great Court)位于大英博物馆中心,于2000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广场的顶部是用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的。广场中央为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对公众开放。

第一个放上来的是跟风去看的罗塞塔石碑.

传说中的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记得当时去的时候,石碑面前就围了一群人,每个人都对着这个石碑狂拍(这个情景也可以在上面照片玻璃的倒影中看出来),博物馆的纪念品处也超多这款石头的纪念品。据说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是呢,我觉得这块石头一点都不好看,本来上面的字就超小,又被玻璃罩住了,凑近了也看不清楚,连摸一下都不行,特没意思。(OK, 我承认对于研究历史这是很厉害的材料啦.)

 接下来比较有意思的(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帕特农神庙那一系列大理石雕塑的馆藏。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Callicrates)。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炮火击中了神庙内的一个火药库,炸毁了神庙的中部。1801-1803年,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买下帕特农神庙上的大理石建筑装饰和雕刻,并切割后运回英国。1816年英国王室花3.5万英镑买下,放在大英博物馆,从那以后的200多年来,埃尔金大理石雕塑成为该馆最具代表性的展品之一。 

 

局部的石雕

 其实那个馆几面墙上都是神庙的雕塑,可见当年埃尔金伯爵搞了多少的它们回来,按照旁边的影片讲解,在很古老的时候,这些雕塑本身还是有颜色的,而且按照影片的还原,是很鲜艳的颜色…(哇,那时候的雅典卫城!会是什么样的场景!)而且这些雕塑线条很精致…古老的文明,真的很神奇!

旁边有埃尔金伯爵的生平介绍,和他取得雕塑群的经过。

埃尔金伯爵在出任希腊大使期间,因为看到神庙的石雕屡遭破坏从申请自己带人去完整截下并保存那些有石雕的大理石。最后买通刚上任的帝国首席大臣,得到一纸“接近”神庙的特许证。他于是雇用300多名工匠,一年之内就将神庙近60%的雕塑都拆卸下来。1803年,他命下属将这些石雕装了满满200箱,利用英国皇家舰只运往伦敦。然后他的本意是用这些大理石来装饰自己的私宅,后因为经济困难,开始在金钱上打主意。1816年,他提出以7424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英国政府。英国议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经过审议,确认这些石雕是“古代艺术中真正一流的珍品”,出价3.5万英镑收购,交大英博物馆收藏。

说起来,也是巧取豪夺而来的….(不过整个大英博物馆,又有多少不是如此呢.)

如果说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只是一块块板而已,这边厢便把一侧的庙给搬了过来.

图上是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命运三女神雕像群

 接下来,便是东亚文明,亚述古城的雕塑,没照其他的, 就照了个门神….

长翅膀的牛身人头宫庭卫士来自亚述古城,另一对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位于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法国医生兼昆虫学家波塔,在此成功发掘出亚述故宫——尼尼微城,并首次证实了《圣经》中史料的真实。 波塔在喀霍沙巴德发掘出了许多大雕塑:长翅膀的牛身人头宫庭卫士,15英尺高的国王与神灵的石膏肖像以及其他等等,波塔和汗水淋漓的工人们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把这些战利品搬上了底格里斯河的筏子上。这些古物将随筏子向下漂往波斯湾,在那里装船,经过南非好望角附近波浪涛天的水域,运往法国。虽然在运输过程中,一些雕塑在底格里斯河或海上破损遗失,但大量的古物安全抵达了法国,引起了轰动。 

 还有埃及展厅,比较著名的 拉姆西斯二世之胸像

 拉姆西斯二世之胸像,呜,为什么这照片的角度那么奇怪…其实我没有那么矮,像也没有那么大啦!

拉美西斯(Ramses)二世是埃及历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誉为众神的宠儿。他是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同时也是最热衷于建造纪念物的统治者。他在位的六十七年里,建造了令人神往的城市:皮拉美西斯;恢复了多神崇拜,使尼罗河畔的这片土地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为了能升上天堂成为不朽,他为自己建造了众多的神庙和塑像;因为他,埃及艺术家发明了阴刻浮雕法;同时他缔结了已知最早的国际条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平条约……现代医学证明:生为神祗一样的拉美西斯二世最终死于牙床脓肿引起的败血症 

拉姆西斯二世之胸像是1816年上任的英国驻埃及领事亨利·萨尔特委托意大利探险家巴奇斯塔·贝尔茨尼从拉美西斯神庙生生切下来的。当时这座硕大无比的胸像一堆废墟中面朝着天空,安详地微笑着。作为领事,萨尔特关注盗宝似乎远多于统治,在他的任上,除了拉姆西斯二世之胸像外,窃取的埃及文物还包括18个塞克梅特女神的狮头雕像、一个国王的雕像和几座斯芬克斯像,第十九王朝塞蒂一世(公元前1312-前1298年在位)的大理石石棺,图特摩斯三世的巨大的年表残片,拉美西斯三世的玫瑰色花岗岩石棺,萨伊斯时代(公元前7-前6世纪)的,带有绿色皮套的漂亮的竖琴等等一批主观的文物。但他的本性更像商人,他把第一批文物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却因第二批文物的销脏价和大英博物馆谈不拢而卖给了当时和英国争夺殖民统治老大的法国,

也去看了中国区的展馆,占地没有想象中和传说中那么大…放一些上来, 说真的,在外国的博物馆看这些的时候,心里总有种不是滋味的感觉, 毕竟是当年被抢去的.

上左:商代双羊鼎,上右:元青花扁壶,下左:罗汉唐三彩 下右:敦煌壁画

除了这些, 还零散的拍了些其他的,就不一一放上来了…

总的来说, 大英博物馆还是很值得一在回味,和细细品味的, 就如我现在,回看这些图片的时候,总是后悔没有留更长的时间,也会想,如果再让我去一次, 一定用更长的时间,更仔细的听和看…因为真的有太多有趣的东西了。特别是…当我在快要离开博物馆的时候, 居然发现馆内有提供免费的便携小凳子的,啊,如果早知道每天就能坚持看更长时间了,可惜。

博物馆的便携凳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